2014年10月19日,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大会---抗体&疫苗聚焦在上海召开。拜耳医药保健全球药物研发副总裁、全球药物研发-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胡静珊博士为大家做了“Partnering of a MNC with Chinese Organizations on Drug Discovery”(抗体新药研发中的生物制药领域: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生物技术公司的国际合作)的主题演讲,演讲中谈到以拜耳医药保健为例,其在选择中国生物公司、科研机构的合作参照标准。
拜耳是一家在医药保健、农作物营养、高科技材料(将来会分出去)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2013年财政年度,拜耳的员工人数为113,200名,销售额为402亿欧元,资本支出总额为22亿欧元,研究开发投入为32亿欧元。
另外,她详细介绍,拜耳医药保健目前全球员工56,000名,2013年销售额为190亿欧元,近利润53亿欧元。生命科学业务目前已经占到拜耳集团销售总额的大约70%以及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88%;公司今后也专注于医药保健和作物科学业务。
胡女士表示,尽管拜耳医药保健在全球的四大中心都在国外,但是其在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对外合作,目前已经与15多个中国合作伙伴建立三十多个合作项目,她认为,抗体与大分子领域是相对于年轻的领域,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有很多机会,有很多发展空间,她也希望能与独特的,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未来经营方向:以治疗癌症细胞的靶向药物为主
目前,拜耳医药保健在中国拥有7,100名员工,总部设在北京,并在北京、广州、成都和江苏启东建有生产基地,其保健处方药业务遍及260多个城市,产品线包括普药、女性健康及特药等领域。
但是生物制品是未来拜耳发展的重点方向,除了目前的包括治疗血友病的防治静脉血栓栓塞(VTE)新型的口服第十凝血因子直接抑制剂以外,还将重点开展血液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血友病、白血病);妇科(阵痛、抗炎、子宫肌瘤)等药物的研发。
药物研发的艰难旅途
药物研发的现状十年磨一剑,一项新药的发现:至少要筛检5000~10000个化合物、10~15年的时间开发和动辄十亿美金计的研发费用。平均每个药物的研发费用为10亿欧元平均每一万个有活性的化合物只有1个可以最终开发成药物并上市。拜耳平均每年投入研发27.5亿欧元,全球每年的研发费用为2750亿欧元,拜耳仅占整个市场的1%。
在全球合作形势下的6种主要对外合作方式
胡静珊博士在演讲中提到:现阶段,与合作伙伴展开研究对于拜耳这样的跨国药企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快速地与全球顶尖的科研技术接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研发的灵活性及风险掌控能力。目前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6大块:联合研发实验室;与公司或研究机构战略性多项目合作;合作研究、外包、众包方式;转让进来一些化合物;成立孵化器;和风投合作成立基金,给早期投资。
跨国公司如何与中国公司合作研发新药?
胡静珊博士表示:在中国,跨国药企看到了很快也很有潜力的创新能力,希望从中找到机会;例如中国癌症病人基数大,可以做很多癌症模型,猴子模型,在中国寻找独特的能力与机会;中国具有在全世界价格优势的独特竞争力;同事还希望想在中国树立一个创新形象,想参与中国创新。总结起来:即“innovation、flexibility、unique capability、cost- efficiency”4点。
拜耳医药保健还积极与包括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等研究和学术机构在内的外部伙伴开展合作,以便在拜耳药品研究的核心领域探索新的疾病治疗药物。
2012年3月,拜耳医药保健与清华大学宣布扩展在“拜耳-清华大学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的项目研究工作。根据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今后三年内开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合作。
2014年1月,拜耳医药保健和北京大学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为期三年的新药研发和转化合作。根据该协议,合作双方将在北京大学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即拜耳医药保健-北京大学新药研发和转化研究中心。其中“拜耳医药保健-北京大学新药研发和转化研究中心”在今年刚刚被FierceBiotech评为7大值得关注的联合研究中心之首。
拜耳医药保健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倾向于2点,即“领先”和“独特”,要么是“first in class”,要么是“best in class”。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学、妇科、心脏病和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