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家听到颠覆就烦,但颠覆就是移动医疗创业的初心。现有医疗体制问题成堆,过分迎合体制只会做成供应商。移动医疗创业者只有通过笼络患者来反向逼迫体制变革,才能为自己找到存在的理由。这么多行业都被颠覆,医疗还能守多久?
这几天连续听到重量级的投资人和高管告诫:移动医疗要少提颠覆,颠覆不是目的和出路,颠覆医疗的说法会害了创业者。就凭讲者的身份,相信他们也没说客套话。因为类似的观点圈内流传甚广:移动医疗一哄而上,产品老百姓看不懂,医生看不起,政府看不上,就想颠覆堂堂的医学和医疗,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移动医疗唯一出路就是跟体制合作,做个辅助医疗的工具。
都怪那本《颠覆医疗》的书太畅销,甭管谁入医疗业的头上就都顶着“颠覆”二字,说多了又没见行动,“颠覆”二字就名声很臭。中国历来讲究上下尊卑、先来后到,嘴上无毛的创业者大言不惭就想把几十年熬成婆的体制内人士的利益给颠覆了,谁能受得了?何况你自身问题多多,从产品到技术到用户黏性,从付费到医学到法律问题成堆,轻轻一根手指就能打倒还嚷嚷“颠覆”别人。再说啥叫颠覆?医院关门医生失业才是,还是网上挂号就算?何况颠多少算覆了,可搞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62%。
忠告听完了,但我还是鼓吹移动医疗要去颠覆,也坚信它能颠覆医疗,颠覆之心就该是移动医疗创业者的初心。创业者没啥资源,最大机会就在打破常规去赢得患者。只要能造福患者,不受体制待见或者惹怒体制也不是多大个事, Uber创始人不说一切创新从违法开始吗?如果顺着现有体制去生长,早期生存确实会容易,找到适合资源还能成长不错,但做着做着就会变成现体制的供应商,跟体制一勾结也就失去变革的勇气。看到很多移动医疗项目启动初就畅谈盈利模式,产品从大医院和药企的利益出发,看似平衡多方利益,骨子里却是投机主义。当然中国医疗市场很大,做体制的供应商也是一种模式,利润稳定风险可控。但这不应该是全部创业者的目标,至少不是我的。
中国医疗体制内问题成堆,花了国家不少钱没听到几声响。体制里都是高学历,却搞得政府、医生、患者三不满。体制自己无能,还不许别人去颠覆?颠覆并不是让电脑看病,让医院关门或医生都失业,而是打破各种习以为常的但不合理低效率的做法,也顺便淘汰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医院和医生。比如大家都会说患者利益>医生利益>医院利益,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在无数场景中患者利益置于最底。如果你的项目不是去颠覆现体制中不利于患者之处,而是梦想找到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四赢的稀有机会,或者干脆迎合医院和医保,你的项目能生存但格局也不大。真正的机会应该只在颠覆中,试想如果马云当年立足于服务上海一百或王府井商城,还会有今天的淘宝吗?如果嘀嘀打车定位于服务各大出租车行,还会有今天的局面吗?
医疗可能是所有互联网+行业技术壁垒最高运营难度最大的,移动医疗最受人诟病的也是产品雷同,给医患的好处并不明显。这些只是行业初期特点,但千万别得出移动医疗纯属忽悠的结论。体制内思维是偏好医疗技术,但瞧不起非医学的互联网技术。其实互联网通过影响亿万患者或健康人的行为,来反向逼迫医疗体制,把医疗中核心但医学无力解决的降低费用、分级诊疗、慢病管理、医患互信、个体化医疗等梦想变为现实。移动医疗让一千万人每天多走一千步,带来的健康价值就比几家三甲医院还大!比如可穿戴设备目前还做不到医学级精度,但技术进步后这个不是问题,实际上FDA就批准了不少医学级的可穿戴设备。
大家都觉得网上问诊不靠谱,美国的Teladoc和Health Tap同样做网络问诊,也没有多高技术却赢得管理更严格的美国市场认可。网络问诊能筛选和搞定相当数量不必去医院的患者,从而间接降低医院负荷。未来技术可以方便地视频问诊甚至患者家自配传感器,网络问诊跟医院门诊又有多大差别?很多朋友尤其是医学背景的对媒体人做的春雨医生非常不屑,创业后我才明白实际上运营这种看似门槛很低的产品实际是高技术活,它积累的海量数据未来会在人体健康档案、医学大数据、私人医生、健康险和服务型电商中找到很多变现机会。
还有以糖尿病管理为首的移动慢病平台看上去问题多多,在医院和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做患者教育的现在,它可能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慢病费用的唯一希望。中国移动医疗产品并非在技术跟美国有代差,主要是公立医院和医保体制的局限。只要政策敢打开门缝,用户黏性就可以解决,移动医疗也立马身价百倍。现在瞧不起移动医疗的都是用静止眼光看问题,未来能解决医保费用超支、医患关系紧张、慢病失控的不是院士,只有移动(智慧)医疗。
我所鼓吹的移动颠覆医疗,其实颠覆的是医疗中落后的技术、流程、思维和封闭的利益集团,医学的本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并不会变化。就像微信、淘宝、百度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潜规则,医疗也不会例外。移动医疗的诸多不成熟并不会掩盖它的天赋,就像汽车刚发明的时候不管在速度、舒适度和操纵性上都不如马车,但不妨碍它后来完全取代马车。
我坚信未来的医疗每个环节都是移动和智慧的,所有阻碍移动的人或事都会被颠覆。我鼓吹颠覆,但反感把颠覆挂在嘴上去忽悠用户和投资人。颠覆之志应该只放在心里,战略上要去颠覆,战术上反而要谦卑。医疗的颠覆不会发生于朝夕,无数移动医疗项目会在颠覆的过程中被颠覆,但你我曾经怀有一颗颠覆的心就够了。
作者介绍:
刘谦(医药作家,微信号rogerjx720)
医药作家,移动医疗分析师。在一线外企从事处方药营销20年,担任过事业部总经理和企业战略负责人等职务,目前从事移动医疗创业,发表过几十篇移动医疗研究和评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