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常见的医疗器械设备,从出厂到进入医院前后的价格翻了数倍,可以相差上千万,你信吗?或许大多数读者在看到这句话后会惊讶不已,半信半疑;或许也有读者认为,这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故意制造的噱头;或许还有其他的猜想。此地,笔者很负责地说,这句话并非为笔者主观臆想。
2015年5月1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的新闻《370万设备卖830万 一个医疗设备经销商撂倒八名院长》,则是从新闻报道这一客观的角度与吕教授惊人的言论产生共鸣。
据介绍,2015年5月11日左右,陕西省咸阳市检方查办了一起医疗系统腐败大案,咸阳、安康、汉中3市6家公办医院负责人涉案,其中包括8明正副院长和4名科室负责人,他们涉嫌在医疗设备采购中收受贿赂,涉案金额达260万元,其中一名院长受贿金额就达120万元。
据咸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肖斌长介绍,接到线索后,检察机关对涉嫌行贿的江苏国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经理黄某进行了审讯。黄某交代,他先后向淳化、安康、汉中、咸阳6家医院8名正副院长、4名科长行贿,共计260万元。
据黄某交代,每名医院院长平均受贿金额都在30万元左右,汉阴县人民医院院长邹某涉案金额高达120万元。为了让医院更多使用其产品,黄某继续“打点”设备科负责人,并按照使用耗材的次数给予其一定比例的回扣。
“打点”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的利润空间。黄某销售给汉阴县人民医院的一台医疗设备实际价格只有370万元,卖给医院的价格却高达830万元。黄某交代,其公司提供给各家医院的医疗设备耗材利润在30%至40%左右。
出于吸引患者、增加医院收入、相互竞争攀比等多种原因,当前不少医院陷入了“设备至上”的惯性思维,争相购买各类“高大上”的大型医疗设备。
通过这篇客观的新闻报道,很容易看出在高价天价的医疗器械采购背后,隐藏的是一条赤裸裸的灰色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以医疗器械供应商为开始,以接受医疗器械服务的患者为终端。
供应商通过贿赂院方,以高价拿到医院的采购标。这种恶性的产业链反应出的问题,恰恰是行业腐败所造成危害的体现。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让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伤害。
当今媒体频频报道各种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笔者认为恰恰是由于少数医院院方负责人医德缺失,道德沦丧。打着“救死扶伤”的幌子,欺骗患者,谋取高昂利益所引发。
正是由于这些医院的不良行为,恶化了群众对医院医生整体的印象,从曾经“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逐渐滑落到故意欺诈患者钱财的“骗子”。
以致当下不少患者在受某些媒体曝光的医疗纠纷事件影响后,就医时花了沉重的医药费,在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时,便联想到那些在新闻媒体上看到的医患纠纷事件,怀疑自己被医院欺骗,以致对医院医生充满了憎恨与不满,从而引发新的医患纠纷。
医患关系紧张,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不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块都有各种经典的评论。通过观察总结,多数人的观点都集中在医疗体系改革方面,用制度来制约管理医院负责人的权力,将医与药分开管理,以此来消除医院腐败。
笔者赞同这种说法,制度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优秀的制度可以让一个组织或是一个群体走向辉煌成就。将旧制度中的弊端革除发展新的优秀的制度,并应用于遏制管理行业腐败,也是恰到好处。不过,除了制度的优越,要彻底消除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要从思想这个根源抓起。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医疗体系的现状改革,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反腐思想战略为基础,不仅官场要反腐,医院也要反腐。“从严治党,从严治军,从严治官”也要“从严治医”。从法律的高度遏制医院腐败的乱象,让医院采购等部门负责人,从思想上发生三步转变,即从“不敢贪、不能贪”到最后的“不想贪”。
二是要对当下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优化。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三四十年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因此,制度也要跟着时代发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三是要提高医疗机构人员的职业素养。我国虽已步入现代化社会发展阶段,但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却依然相当严重。在某些二三线城镇,医院工作人员普遍职业素养不高,对患者敷衍了事,态度消极。这种现象也很容易激起医患之间的矛盾,造成医患纠纷。
天价医疗器械只是医院腐败乱象的冰山一角,但从中折射出的腐败问题却不可忽视。唯有拔掉医院腐败思想的毒牙结合医疗体制的改革,双管齐下,才能让一系列的医患问题得到彻底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