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包括医院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多种实现模式,较为普遍的主要有网络咨询、网上挂号、排队提醒、网络缴费以及智能查房、医院管理信息化等智能应用。还有针对慢性病的应用管理终端,智能硬件与互联网结合,能够对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进行实时监测和用药就医提醒。
这些新模式的出现,对患者和医生的时间进行了重新整合,减少了无效的等待时间,缩减了时间成本和精力消耗。但笔者认为互联网医疗更核心的价值并不在此,而在于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更合理、更高效率的配置。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如何从技术和模式上分流病人?互联网医疗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实现优质专家资源更有效率的配置,从而为大病、重病患者服务,让北京、上海、广州等优质医疗资源扎堆城市之外的患者,也能够轻松地看到专家。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讨论、探索,比如能不能通过网络视频看医生的方式,帮助不方便就医的大病、重病、慢病患者找到最好的专家,从而减少路途奔波?对于初次就医的患者,可不可以在家与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充分沟通病情后,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权威的就医建议,一部分疾病就可以在当地医院进行线下治疗了?
目前我国大中型医院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医院职能,造成了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患者拿着检查单一脸疑惑地走出诊室。传统的看病,病人必须走进医院与医生面对面,还需要做很多的仪器检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互联网医疗特别是在看病这件事上,还是有很多可以期待的。
也许有一天,病人在家就可以与医生面对面,得到全面诊治,不出家门就把病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