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韩国韩美制药对外宣布,公司与赛诺菲达成糖尿病全球授权合作,将共同开发一系列长效降糖药产品线。根据协议,韩美制药将获得4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35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销售里程款项。并获得达到净销售额两位数的提成。到目前为止,这是全球最大的一起专利授权案例。
而在昨天,公司还刚刚与比利时杨森公司签订糖尿病及肥胖症生物新药HM12525A技术转让合同,合同金额高达9.15亿美元。
制药巨头研发裁员,CRO及专利转让爆发
这一幕对国内企业来说似乎很熟悉,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中国本土也有两起重大的新药专利授权案例。一起案例的主角是恒瑞医药和Incyte,在9月初,恒瑞医药将自己开发的PD-1单抗项目,以最高7.95亿美元的价格许可给美国Incyte公司,而另外一起是礼来制药与信达生物制药达成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三个新型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抗体的协议,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创下国内专利转让最高交易额。
近年来,不少跨国药企受到重磅产品专利到期的冲击,业绩纷纷滞涨或者下滑。诺华2015年三季度净利润下降42%,辉瑞三季度利润下降至26.7亿美元,强生三季度净利润下降29%…跨国药企的策略一方面将非核心业务转让或者剥离,另一方面,不断削减成本,包括裁掉研发、管理和销售人员。
但是,这些身经百战的制药巨头知道,没有持续的好产品,企业是走不远的。而新药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投入产出比却越来越少。一方面,不少大型药企开始四处并购,寻找新产品;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药合作的机会。
近年来,大型制药公司对研发部门的重组裁员,带来了全球CRO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还有一种专利授权的模式,也在全球呈现燎燃之势。包括上述三起专利授权案例。
对于韩美药业,其实国内企业并不陌生,它是韩国第二大药企,早在1996年,韩美药业就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到中国,知名的品牌包括妈咪爱。
而且,韩美药业也通过专利授权的模式与国内一些研发型药企建立了深度的合作,2014年8月,绿叶制药对外宣布,公司与韩美制药达成协议,共同开发韩美的一个处於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泛HER抑制剂Poziotinib用於癌症的治疗。
根据许可协议条款,绿叶将获得 Poziotinib在中国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而韩美制药仍保留所有其它地区的权利。绿叶将实施并投资在中国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工作。韩美制药将获得预付款、开发及基于上市申报的里程碑付款,总额达2000万美元,以及 Poziotinib 未来在中国净销售额的特许使用金。
6.86亿美元年销售额的药企,何以卖出天价合同
但是谁又能知道,这家获得赛诺菲39亿美元的专利授权款的韩国药企,在2014年的销售收入仅有6.86亿美元(1525亿韩元)。更令国内药企感到羡慕的是,这家企业在今年已经达成了4笔重大专利授权交易,总共合同金额高达56.23亿美元。
除了近日宣布与赛诺菲以及比利时杨森的合作,早在今年3月,韩美制药就与礼来达成一份高达6.9亿美元的独家授权及合作协议,被礼来看中的是韩美制药正在开发的一款免疫疾病治疗剂(HM71224),而在随后的7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公司与韩美制药达成一项排他性许可合作协议,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肺癌治疗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HM61713的开发和全球商品化权利,在此项协议条款约束下,韩美制药将获得首期付款5000万美元,并有权获得6800万美元的潜在阶段性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按层级两位数提成。
2015年,对韩美制药来说,可谓是赚得盆丰钵满,殊不知这家企业在2010年遭遇营收亏损的打击,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投入太高,导致业绩极速下滑。在外界一度盛传公司将会调整研发投入的时候,公司依然默默义无反顾提高了研发比重。2011年公司研发投入占到销售额的13.5%,到了2014年已经占到了销售额的20%。
回顾国内药企,除了今年达成专利转让的恒瑞医药和信达生物,过去也只有零星的专利技术转让案例,合同金额都比较小,例如深圳微芯早在多年前,将一类新药西达本胺专利转让给美国的一家小型药企。不过随着国家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加入到原创新药开发的阵营中来。而且,目前国内购买国外新药专利技术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韩美制药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