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两个月前,路透援引葛兰素史克中国区总经理Herve Gisserot的话报道,该公司已裁减40%中国销售代表,还撤掉了部分业务部门。一线销售代表已从5000人缩减至3000人左右。
而在这轮全球药企的裁员潮中,美国强生公司也没能幸免。
北京时间1月19日,强生宣布在未来两年内其全球医疗器械部门将裁员约3000人,占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的4-6%。据了解,目前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约12.7万人。
强生此次裁员包括了骨科、外科和心血管业务等业务单元,其他业务单元如糖尿病护理和眼科保健将不会受到影响,而此次裁员可在2018年前节省约10亿美元支出。
早在2011年,强生全年业绩水平大幅下滑,强生就将希望寄托在医疗器械业务上,并且大手笔收购医疗器械公司。2012年强生曾以2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医疗器械服务公司辛迪思公司,这也是强生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但是,受到全球经济疲软和汇率的影响,近年来强生公司业绩欠佳。事实上,强生医械部门2015年的成绩单也并不好看。根据该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报表显示:医疗器械销售额下滑了10.4%,为190亿美元;处方药销售额下滑3.9%;消费产品销售额下滑6.5%。
全球药企大裁员,最受伤的当属医药代表。
近几年来,跨国药企掀起裁员风暴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从2011年开始,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研发回报不平衡,以及药企的频繁并购,生物医药产业就掀起了裁员风暴,且愈演愈烈。
在2015年罗氏宣布将关闭美国、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四个小分子药物生产基地,裁员1200人。丹麦灵北裁员千人,日本卫材在美国裁员四分之一,第一三共宣布新一轮在美裁员1200个岗位,法国施维雅本土裁员12%……
其实不止外资药企,连国内许多药企,也开始拿医药代表“开刀”。至于裁员的原因,和行业目前现状密切相关,基本都是中标价过低,企业扛不住了。或者是企业由于价格原因直接放弃的某省的市场。
在如此大规模裁员的医药环境和背景下,已经有大量医药代表开始转型。从目前来看,其实没有一个机构或者职业可以完全取代医药代表,只能那么说,医药代表不会消失,只是逐渐凋零。
而曾经被看做从事高收入行业的医药代表们,在如此环境下还是感到很忧心的,即使这份职业目前已经被国家认可了。不单只是为了收入,代表们更多的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受人尊重的的工作,而不是每天担心受怕被赶出医院、被裁员。
2013-2014年部分跨国药企裁员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