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今天(9月27日)宣布将暂时不会把成熟和创新药物分割成两个独立公司,而是作为一个公司的两个独立业务。但是CEO说如果以后机会成熟不排除分家可能。辉瑞自2010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公开分家计划,2014、2015年收购阿斯列康、艾尔健先后失败后,投资者希望辉瑞能尽快做出决定,辉瑞承诺今年年底之前公布。投资者在分家问题上两极分化,但今天的消息令辉瑞股票下滑1.8%,似乎更多投资者希望分家。
制药工业产品因为有专利期限所以销售随大产品的发现和专利过期而呈周期性。不仅单个产品有寿命,研发产出在更大尺度上也有周期性,一类新靶点(如免疫疗法)或新技术(如基因剔除技术)的出现可以造就连续丰收年。但也有连续灾年的时候,如刚刚过去的2000-2010这10年。为了缓冲这个内在不稳定性,很多大药厂都有现金流比较稳定,但回报略低的成熟产品或日常消费品业务。
但是成熟消费品和新药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投资者对这两类商品的期待完全不同。随着市场和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有可能造成两个业务相互拖后腿的情况。比如新药丰年的时候成熟产品的利润率显得很寒酸,所以有投资者希望多投入新药。而新药灾年的时候喜欢投资成熟产品的人也嫌新药研发是个无底洞,烧钱太厉害。管理层也难以及时两面兼顾,造成所谓的trappedvalue现象,即两个业务相加还不如独立经营。辉瑞前几年就遇到这个情况,根据对同类公司市场估值的分析他们认为分家后总估值会更高。
另一个原因是海外避税。辉瑞当年收购AZ和艾尔健都是为了把总部转移到美国之外,因为美国企业税全球第三高。但是美国法律规定要要移出美国收购方不能占总公司的60%以上,所以辉瑞不能到爱尔兰收购个杂货铺就能避免美国企业税。但可收购的海外大药厂是有限的,被AZ据后好不容易找到艾尔健,但财政部临时规定三年以内收购美国企业的部分不能算,而艾尔健过去三年收购了不少美国资产。辉瑞算计分家后至少部分公司可以转移海外,因为可能不需要收购艾尔健这样大的企业就可以满足法律要求。
但现在辉瑞说市场对辉瑞估值不错,所以分不分家差不多。分家需要很多费用,仅研究、准备分家辉瑞已经花了6亿美元。这样大动干戈也影响正常经营。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大选。共和党人川普现在比半年前获选成功率大增,而他宣布如果当选将大幅度降低美国企业税。所以分家是个复杂的事,并非分家一定好。前几天拜尔刚刚660亿收购了孟山都,2014年诺华、葛兰素、礼来等多家药厂也曾一天交换资产300多亿。
分家暂停后辉瑞又回到自己最擅长的增长模式,即收购。最近辉瑞收购力度和前些年有显著下降,140亿收购MDVN、150亿收购Hospira、50亿收购Anacore都属于战略性收购。投资者和辉瑞都称这类收购还会继续,只是想买这样大小企业的药厂太多,而辉瑞却未必有耐心经常玩竞拍MDVN这样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