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药改革趋势
国内外医疗工作者通常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的医疗现状——以药养医。暂不论其对错和根源,在医改大行的今天,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已经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了。根据对近几年国内医药行业的观察,我认为最主要的变化是“三医联动”方面的变化,包括医药分家、分级诊疗和支付制度。
医药分家,两三年内条件成熟
随着院内、门诊药物的大量流出,流入非公立医院的销售渠道,原本存在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障碍会逐渐化解,合法收益等问题也会得到充分解决。与此同时,厂家“to C”(针对消费者市场)的需求愈发强烈,逐渐寻求院外销售新渠道,从而开始建设院外基础结构。招标制度本身有它存在的道理,但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使得企业跟公立医院的联系越来越困难,越难通过参加招标体系来寻求自己合理的市场回报。
院外销售不光是零售药店,还包括直接的to C(针对消费者市场)和PBM等形式。这些院外销售渠道(如保险等传统渠道)的建立会大大缓解国家的压力,给药政管理工作、招标工作和公立医院的采购工作等带来一定的便利,从而逐渐建立起一个良性的互动平衡机制。
分级诊疗仍在初期,尚需大胆摸索有效激活模式
真正的分级诊疗是指令患者留在社区,不必前往各大医院看病。而社区医生方面,需要与患者增进信任,确保每一到三个月与签约患者见面,建立感情,从而能够比上级专家更了解病情。在绩效考评上,对医生有更多要求,要根据所属患者的健康指标来计算奖金,与药品销售完全不挂钩,并促进慢病建档与随访等公共卫生任务。但分级诊疗初期,社区医疗费用由谁承担还是一个问题,仍然需要大量摸索。
支付制度改革的影响力会远超医药业内想象
我预测,5年后,社区中心会是中国药品销售的主战场。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大量科技创新产物,如信息化手段、金融创新和工业自动化创新等,并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力。如果只要求社保体系承担更多的任务和服务,甚至进行药品行业的监管,那么就会陷入“社保泛福利化”的困局。所以需要创造灵活亲善的市场机制,腾笼换鸟,给商业医疗保险机制腾出空间。
2. 医药行业变化
2017年,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我希望会进入立法讨论阶段,从行政管理向依法治国升级,拥有完善、简单、明确的法律层面的支持。
比如现在有很多人仍在抨击公立医院处方垄断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找准目标,不应该只抨击公立医院,而是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处方是患者的私有财产,立法就是要保护这些私有财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严禁医院进行处方垄断。其实医疗行业包括药品行业,有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直接通俗的立法手段来实现。
第二个变化就是药品“to C”大潮的兴起,今年已经初见端倪,明年就会逐渐成型,预测到2020年会真正地形成规模。
2018年医药行业最主要的变化可能会有两点,一是医保控费的全面信息化和专业化,二是新型药品溯源体系的建设。
国家的医疗费用近二十年来从1000多亿到现在的4万亿。过度医疗、纵向定价虚高、横向滥用和浪费这三个问题,导致国家医保资金大量损失,这样的局面亟需信息化和专业化来精准控费。用智能化手段把重点药物的合理化使用的全流程抓好,寻求真正能治病的好药,是当务之急,也是国家医保治理的重要方向。
至于新型药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在监管码使用暂时缺位的情况下,现在已经有过许多尝试,也会给药企的研发和流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2019年商业医保预计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处方管理的政策和科技手段到时会非常成熟,相信到2019年会全面突破处方垄断。公立医院药品的处方会把握边界,全面流向院外,不管是采用电子化手段直接上传,还是采用其它形式。
2020年医药分家改革应该会瓜熟蒂落。门诊药品逾半数不再经公立医院销售。与此同时,立法逐渐成型,患者与企业的利益得到完善保障。新品种、良药,一定会得到国家的保护和合理的商业回报。
2021年,商业医保会成为药品重要的付费方,有50%的药品有望成为商业医保来付费,那时候医生工资改革就有望破局了。这样,我们终于可以挑战中国医改的终极难题——医疗定价。我相信,经过之前的努力,很多条件会在2020年成熟,医疗定价问题有望解决,改革深入下去,顺势解决众多利益方面的死结难题。
3. 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美国市场在21世纪经过一系列的市场整合和变化,在医改大潮的背景和行业标准、投资、机制三方面的推进下,催生出许多医疗服务新形式。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来说,产生了很多商业机会。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带来更多的便是PBM,即两化融合,简而言之就是用电脑指挥机器人干活,用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的融合迎接工业4.0时代。对于中国的专业公司来说,要有医学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完善融合的专业服务模式。
我对中国处方药改革落地有一个基本设计建议,一步步解决开药、吃药、卖药、选药和买药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逻辑和顺序,这需要处方外配、健康管理、渠道转换、品种转换、慢病报销和保险这五个阶段的协作和配合。
医保发展的大趋势包括顶层设计、产品和功能这三个层面。商业化、碎片化和四大基本功能的落实这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医疗保险是国际公认的第一“印钞机”行业。医疗保险建设得好,减法控费工作有人买单,药学服务行业才能发展。
按照美国的数据,慢病占了全部医保支出的84%,跟美国对比,在销售渠道上我们和他们的比例恰好相反。中国医药产业能从国际成功经验中借鉴到什么?
从横向方面来看,国家的药品费用分了几个层次。实际需求在最底下,往上有必然的、合理的加价养医,还有患者透支的部分。从纵向定价来看,不合理的部分和横向滥用还有疾病失控,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这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疾病失控。
我认为未来10年的医改趋势,最重要的还是医疗保险。
过去十年,我们一直在国内实践一个PBM项目即“全民百药免费体系”,致力于建设中国的PBM机制。从核心来讲,就是慢病处方药的流通管理和药事管理。
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包括已经很流行和多见的医保智能控费分析软件。第二个阶段则是患者服务模块,慢病管理体系。目前第二阶段正在建设中,预测将会对各企业和产品产生巨大的冲击。第三个阶段是全板块三医联动,即医疗医药医保合作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福利保障,实现全民百药免费体系。
中国医药产业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在之后5年的时间里,有些核心的根源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企业能多做好药,少做神药,为中国的患者多一份福利,多一些帮助。祝福百姓,祝福医改,祝福大家!
来源:火石创造 文:房志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