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今年第3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对稳定,仍然保持在较低的个位数增长,但中国市场的“得意者”和“失意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得意者”这边,辉瑞以16%的增长率遥遥领先,其次是诺和诺德和阿斯利康,受专科产品的驱动,增长率均在10%以上,其中阿斯利康主要是呼吸产品,诺和诺德主要是胰岛素产品。
部分跨国药企2016Q3销售走势
数据来源:Informa
“失意者”那里,赛诺菲、诺华、默沙东和礼来第三季度陷入了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的困境,其中礼来降幅最大,达-7%(礼来的收入按照全球销售额减去美国、日本、欧洲和加拿大销售额计算)。
赛诺菲和诺华第三季度在中国分别下降1.5%和3%。赛诺菲第三季度制药业务增长了13.6%,但疫苗业务下降较多(-15%),导致整体表现不佳。
因“危机事件”导致整体业绩增长长期停滞的GSK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第三季度一改之前下降颓势,销售额激增24%,不过,24%的增长率并不代表GSK中国目前所有产品线的全面复苏。GSK官方对此的解释是“批发商赶在系统升级前预先备货”,如果剔除这一因素,销售额增长为4%。 这与公司乙肝产品韦瑞德进行国家价格谈判后大幅降价,明显放量有关。
综上所述,第三季度跨国公司在中国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有的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增长的背后或许与以下因素有关:
以价换量,追求销量的增长
招标新政的实施使得中国所有的药企面临较大降价压力,跨国公司正试图通过销量的提高来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以诺和诺德为例,其销售的增长得益于胰岛素市场容量的增长。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糖尿病和肺癌这些市场规模整体很大的领域,很多公司开始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阿斯利康就是其中的典范。
为使公司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吉非替尼药物被纳入医保范畴,阿斯利康在国家药价谈判中降价55%,虽然季度报告中gefitinib的销售额下降13%,但销售数量却有所提高,未来大有希望随着市场容量的增长实现销售额的大幅提高。
此外,新的国家医保目录有望在年底年底出台,阿斯利康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替卡格雷有望进入医保名单,虽然进入医保名单会意味着降价,但也意味着销量的增长。阿斯利康指出,中国占据了替卡格雷将近一半的新兴市场份额,进入医保名单将意味着该产品医院处方的大幅提高。
在专科领域占据优势同样会驱动销量增长。辉瑞在本季度的强势增长就得益于其在心血管领域的领导地位。辉瑞表示,“随着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提高,政府医疗投入的增加和中国强劲的GDP增长,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
改变渠道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未来病人的初级治疗将主要集中在社区医疗诊所(CHCs),这将直接导致未来竞争格局的直接改变,更有利于本土制造商。
根据IMS 2015年中国
医药市场报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治疗药物在社区医疗诊所(CHCs)的处方量正逐步上涨,这些基层诊所更倾向于使用本土
药品。
在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社区医疗诊所高血压用药只有30%来源于跨国药企,而在医院这一比例为70%。对于降脂药,跨国药企药品处方量在社区医疗诊所和医院的占比分别为48%和66%。对于二、三线城市,跨国药企在社区医疗诊所的处方量占比更低。
跨国药企在糖尿病领域的优势
外资
企业在糖尿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不管是在
医院还是社区医疗诊所均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有赛诺菲、阿斯利康、辉瑞和诺和诺德,赛诺菲甚至有自己专业的社区医疗诊所团队。
在3月份,礼来启动“礼来扩大药品可及性项目”。扩大公司在糖尿病基层社区卫生单位市场,目前已基本覆盖到13个省份。
除糖尿病外,阿斯利康还加强自己在呼吸领域的布局。通过支持建立新的哮喘治疗中心和以家庭为基础的诊疗系统,在第三季度,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销售额为1.2亿美元,增长33%;普米克令舒销售额为4.08亿美元,增长21%,占其全球销售额的53%。
新的治疗方案
由于国内监管审批流程的加速,以及降价压力,跨国公司开始剥离成熟产品组合,开始将重心转向新药领域。
从去年7月份开始,CFDA加快了新药IND和NDA申请的审批步伐。GSK人乳头瘤病毒疫苗Cervarix和HIV治疗药物Tivicay、辉瑞肺炎球菌疫苗Prevenar 13得以加速批准上市。
阿斯利康的Tagrisso获得优先审评资格,有望在2017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执行副总裁Mark Mallon简报中提到,Tagrisso获批希望较大,中国有着世界最多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
分析师同样看好新药在中国的前景。以Tim Anderson为首的伯恩斯坦分析师认为,“制药公司应当进行长期的投资,逐渐实现从非专利药品到更有利可图的、新型专利药品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