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你走进当地的药店去买处方药,你有没有想过,你付的价钱里有多少是生产企业的价格,多少是供应链上各利益相关方的加价?这事儿跟你在哪有关。
比如在非洲的肯尼亚,如果你买抗生素,平均来说你付的价格将近是生产企业批发价的两倍。如果你在欧美国家的药店买,比如美国的CVS或者英国的博资,生产企业的批发价大概是零售价的85%到90%。所以,假设生产企业的抗生素全球批发价统一是10美元,那在肯尼亚就得付20美元,与此对比,在英国或者美国,零售价是11到12美元。
肯尼亚并不是最惨的,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概算是中等水平。作为全球最穷的地区,由于这种情况,在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防治上,自然遇到巨大的挑战。如此高的溢价,对病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在这些国家,是没有医保报销这种系统的,基本都是病人自掏腰包。
HIV和疟疾等传染病仍然肆虐非洲,非传染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也越来越高发。不论是治疗传染性疾病还是非传染性疾病,都得有药品。如果病人买不起药,就得硬抗着,这样有可能有性命之虞。本来非洲药价就这么高,如果再考虑当地的平均收入,情况就更加可怕。
IFC(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当中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再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让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让更多人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全球范围内,药房是一个1.1万亿的生意,在发展中国家大概是4000亿,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市场估测有500亿。
从人口的趋势上看,在这个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资还是有前景的:该地区人口稳步增长,人均寿命再提高,政府,援助机构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在健康上的花费也在提高。然而,IFC的研究也明确显示,药品供应链过度碎片化让处方药的价格比其应有价格贵出来不少。
这个市场里有太多小型的分销商,大大降低了市场本身的效率。小企业的开销/收入比本身就比大企业高,规模也较小,在采购,运输,仓储和物流方方面面缺少议价能力。而且在供应链链条太长,从生产企业到进口商,再到批发商,分销商最后到零售商。每一层都经过一次大幅度加价,而这些溢价都是由病人承担。
供应链碎片化也导致零售商之间的价格不透明,不好比价,所以也不利于价格竞争;而且让假药更容易流入市场。虽然很难明确统计现在市场内假药的数量,但是估计在沙哈拉以南非洲这个市场,市面上流通的药品至少20%都是假药。
通过收购和并购来整合供应链,或者让小公司扩大规模,可以改变现在的状况。整合之后或者规模扩大之后的公司的供应商来源更加可靠,仓储更加专业,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运输也更有效率,防窃防假药方面也会更有系统;能帮助批发商减少他们需要对接的客户的数量。话虽如此,笔者并不建议非洲的市场整合做到英国和美国这种一两家独大的程度,这样也有其弊端。
经过以上的思考过程,IFC开始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医药供应链市场。今年早些时候IFC在南非为一个健康集团公司阿森迪斯(Ascendis)投资3000万美元以帮助其扩大规模。有了IFC的投资,阿森迪斯收购了塞浦路斯瑞美迪卡(Remedica)制药。瑞美迪卡是欧洲一家生产第二第三代仿制药的厂家。收购瑞美迪卡之后,阿森迪斯就可以向医院出售更加大量的低价仿制药了。
除此之外,IFC还为‘好生命(Goodlife)’投资450万美元,好生命是东非一家连锁零售药店,计划在未来5年扩张130个店面。IFC的长期投资计划还将包括下列国家: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罗马尼亚和泰国。
IFC之所以在医药方面推进整合的进程,是因为IFC想要打造一个更高效,更专业的市场,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药品。这是IFC为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物联医药分会观点:
我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无论是人均医疗费用还是医疗费用(419.734美元,2014)在总GDP占比(5.548%,2014年),都排名较为靠后,与文中提及的一众发展中国有一定可比性(见下图):
中国人均医疗费用(单位千美元),对比(从上到下):智利,阿根廷,南非,罗马尼亚,中国,秘鲁;世界银行2014数据
医疗费用在总GDP中占比,对比南非,智利,罗马尼亚,秘鲁,阿根廷;世界银行2014数据
近日央视又爆出“你买药钱近半成他们回扣”,把“医药代表”们乃至整个健康行业推上风口浪尖。然而,医药代表们仅仅是冰山一角,打击了药代可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组织国际金融公司(IFC)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即:缩短供应链条,整合上下游资源。当然,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也许需要招标+两票制+营改增这样的组合拳。目前国内情况应该还算是谨慎乐观,医药分销市场随不像美国那样几乎被三巨头垄断,但已经隐隐有几足鼎立之势,领头企业也纷纷招兵买马收购小型企业,只是形成稳定格局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