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两年依靠资产重组收益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后,太极集团业绩终因红利不再而现回原形。
太极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4.4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净利润近0.35亿元,同比下降96%。对于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系2016年对控股子公司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获得的重组收益导致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较高。
公司提到的重组即去年完成的对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桐君阁)的脱壳重组。为进一步整合公司医药资源,太极集团于2015年6月完成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南药业)脱壳重组工作的同时,于同年4月再次启动了对桐君阁的脱壳重组工作。
根据交易方案,太极集团将持有的桐君阁20%的股份转让给中节能太阳能(5.890, 0.00, 0.00%)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和其指定第三方,交易对方以置出资产和现金共计约7.85亿元作为对价。该重组于去年3月完成,太极集团由此实现医药资源“三合一”整合。
公司2016年中报披露,太极集团上述重组获得收益近11.43亿元。与2015年西南药业重组收益推动公司当年净利润增长1.8倍相比,这次重组收益带来的效果更加显著。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4倍,年度净利润亦增长近2.7倍。
在二级市场上,太极集团股价也随着重组开始蹿高。在桐君阁重组预案公布并于2015年4月29日复牌后,公司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随后保持走高,一度创下历史最高股价44.06元/股,与此次重组停牌前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6.64元/股)相比增长约1.6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6年太极集团净利润数据靓丽,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却令人堪忧。该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43亿元,较2015年亏损约5.36亿元有所减亏。
这种主营业务持续亏损的状态随着公司今年中报出炉而结束。今年上半年太极集团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0.3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创下近九个半年度以来最好表现,而且实现连续七个年度亏损后首次转正。
不过,主营业务实现盈利并未带来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没了资产重组红利的助推,太极集团今年上半年业绩被打回原形,与公司重组前的2014年同期净利润相比仅增长0.11亿元左右。
对于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盈利,太极集团表示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加强了营销体系建设,推动销售收入增长,同时公司费用有所降低。但公司未来若不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此次主营业务实现盈利可能仅是昙花一现。
太极集团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产销,主营业务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但营业成本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医药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严重侵蚀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
目前,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对公司收入的贡献相当。以去年为例,医药商业占公司的收入比重为52%,略高于医药工业占比6个百分点,但二者的成本和毛利率却有着较大差距。
2016年公司医药商业成本在此前连续四年下降后略回升至36.15亿元,占公司成本的比重接近七成,而医药工业成本虽然保持超两成增长,但占比仅有三成左右。相对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医药商业盈利空间,去年该业务毛利率仅为10.91%,今年上半年下降至8.72%,仅有医药工业毛利率的1/5。
太极集团的医药商业属于医药流通行业,该行业普遍存在毛利率较低的状况。商务部发布的《
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6)》显示,去年全国药品流通
企业平均毛利率为7.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该报告还指出,
医药行业改革将逐步打破现有药品流通价值链条,特别是两票制政策的实施,将大幅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加速行业洗牌。这对太极集团来说也是挑战。
今年以来,公司继续实行销售渠道改革,拓展市场空白,上半年医药工业和商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20%和10%,但成本也分别有12%和8%的增长。未来如果收入保持增长,但成本依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太极集团恐依旧难以摆脱亏损泥淖。
在二级市场上,太极集团股价未受到上半年净利润下降较大影响。8月7日公司股价低开高走,截至收盘报14.68元/股,上涨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