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纷繁复杂的人与事,真是几家欢乐多家愁。“两票制”“营改增”、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倒逼医药流通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加上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药集团、九州通等全国性医药集团攻城略地,不少中小型医药经销企业或被收购,或艰难生存,或自行退出。
抹掉市场上的“小瑕疵”
过去一年,医药流通领域很不平静。国家亮出了一道道整顿市场、规范市场的“金牌”,一大批习惯于倒票、过票的公司和个人感到寒冬的到来,舒服了若干年的好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百万千万的罚款、限期整改、GSP证书被吊销等,给那些无序竞争者吹响了走向消亡的集结号。更多的医药流通企业严于律己,不断规范自身经营模式和促销方式。
2017年是医药流通企业不断创新的一年。信息化、大数据、供应链等互联网平台快速切入医药行业,正在改变延续了多年的营销模式,打通链接上下游客户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零库存、周转率、自动补货,在互联网系统的催促下加快了时空的运转,盘活了资金,降低了运营成本,一些最早对接信息化系统的医药流通企业赢得了先机。
2017年还是营销模式转换的一年,不少医药流通企业(尤其是做普药销售的)组建了自己的控销品种团队,由粗犷分销配送型转向终端客户服务型。变思路、抓品种、建队伍、布终端,从搬运工到实实在在的销售员,从简单的分销到学术推广,将终端客户牢牢掌控在手中,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做控销似乎成为去年下半年医药流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近一次的全国药交会成为洽谈控销品种的盛宴,前来参会的代理商不仅有医药公司的主体,还有很多品种自然人,新特药成了流通领域的香饽饽。厂家不断询问来访者,“你是做控销的还是做流通的?”大多数代理商都会说:“我是做控销的”,然后告诉厂家他们手中掌握了多少家终端客户。
星星点点,2017年医药流通领域创新思路,创新模式成为主旋律,不规范的人和事只是市场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也正慢慢被市场淘汰。
技术革命颠覆传统
2018年,医药流通领域依然挑战与机遇共存,市场与利益共享。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股份制,大家都想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观念的转变、模式的创新依然是2018年医药流通领域的主线。跑马圈地、重组并购、股份制、集团化……流通大佬们还会按照他们的布局高举高打,勇往直前。
占据总数80%的中小型企业,除了一部分因主客观原因自己愿意被收购、被重组的之外,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想自己干。自己创下这份基业不容易,毕竟跌打滚爬多年,积累了相当广泛相当完善的人脉关系和渠道资源,也与上游的生产厂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拥有一定的品种资源。在没有遇上实在无法抗拒的因素之前,他们不会轻易抽身。在笔者看来,公司不怕小,只要有自己的品种,有自己的终端网络,有自己的推广队伍,有一股勇于探索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坚定信念,做专业化的公司,盯住某一块终端市场精耕细作,还是能收获硕果。
2018年也是医药流通领域重新洗牌的一年,一直叫“狼来了,狼来了”,狼终会来,强者恒强。虽然说不上是弱肉强食,但市场运行本身就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的法则。顽强崛起,再创辉煌,那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空话,企业之间的竞争,拼的是实力、资金、网络、品种以及信息化、智能化。
整个医药流通领域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颠覆几十年来的运行模式。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渗透到医药流通领域的各个层面,串联起开票、下单、仓储、监管、发运、结算等系列流程,使得从厂家到经销商分销商到终端客户,产品流向、产品库存完全信息化、透明化,打通了衔接上下游客户之间的所有链条。将加快产品库存和经营资金的周转率,使供应链流程更加系统化、扁平化,从而达到降低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信息化、智能化在企业中的快速运行,将推动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变革,提高行业集中度,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的大公司引领潮流。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撑,说到底已经超出观念的范畴,是以高端的人才、充裕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共同搭建起颠覆原有行业模式的平台。
【小结】2018年,医药流通领域将会呈现这样一种局面:一边是群星璀璨,大放光芒;一边是无边落木,悄然离场。适者生存,强者发展,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瑞雪兆丰年,扬帆起航争新春!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虞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