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4+7带量采购”?
据人民日报报道,带量采购是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这种明确采购量的采购方法被称为带量采购,也是我国多年来药品采购一直争取达到的目标。
简单地说,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明确采购量,低价者中标,带量采购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竞价,起到以量换价的作用,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
出台背景和目的?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是对既往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重大改革。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对推进药价回归合理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量价脱钩。现行招标采购中,普遍只招价格不带量,企业缺乏销量预期,难以实现药价明显下降。
二是竞争不足。仿制药质量水平总体偏低,难以与原研药在同一水平上公平竞争,部分原研药品种价格长期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专利悬崖”迟迟未在中国发生。
三是采购分散。采购层级较低,力量分散,导致议价能力不足,同时区域政策差异,影响了统一市场形成,弱化了市场竞争机制。
四是政策缺乏协同。药品采购、使用、医保支付、货款结算等措施衔接配合不够,难以协同发挥作用。
国家组织药品采购试点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高的药品。药品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
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
此次带量采购模式的推行,促使药品采购朝着一票制的方向加速迈进,这也给传统的流通商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流通商将降格为配送商,医药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4+7带量采购模式推行后,物流价值将愈发凸显。
而流通商转型后除了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外,考虑到未来需要通过推动药品进入零售渠道来保证医药分开,以及未定的采购主体等问题,将来的医药流通企业更有可能与零售渠道或大型采购主体结盟。
目前带量采购涉及的药品,绝大多数是医院的临床处方药,或者说是要非常依赖专业诊断才能对剂量、适应症做出判断的处方药,这些药品在药店渠道销售量不是很大。所以对零售药店的影响比较间接和局限。
但随着处方外流政策推动与带量采购持续扩容,流通企业为缓解自身压力将加大在零售端的布局。我国大型流通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体量零售药店,这对中小型流通企业来说,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而药品零加成与带量采购,给原本由于市场分散、总份额低等问题难以获取优势药价的零售药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终端物流基于商业物流,这一部分的配送将受到广泛关注。
从整体来看,带量采购的开展给药品流通与零售带来很多挑战,这将推动行业转型。随着市场挑战的增加,企业洗牌也将加快,市场并购加速,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对于医药供应链的影响?
4+7带量采购模式给医药供应链带来了剧烈的影响。该模式下,企业一旦中标,则可迅速吞下大量市场份额,中标所付出的代价是给出最低的价格。而一旦落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企业“占领”市场。
“4+7”带量采购是国家医保政策针对目前国情所采取的有益调整实施措施,长期而言,有利于国民医疗健康事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医疗产业的可持续成长。会促进医药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4+7带量采购目前有明确的目录范围,第一批带量采购议价目录共31个品种,多数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该带量采购模式目前对已有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原研厂家影响较大。
业内专家杜臣认为带量采购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去的招投标和药品二十三次降价“量价脱钩”,使药品生产企业降价带来的代价并没有换来应有的规模。这次集采采用“以价换量”并且明确采购数量承诺。
第二,质量标准高,这次质量准入门槛标准高,只允许原研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2016年及以后批准的仿制药入围参与竞标。
第三,规模大。这次集采同时有四个直辖市和七个非直辖市参加,统一行动,规模空前的大。
当然,带量采购同样存在很大的副作用如此次带量采购降价幅度巨大,平均降价52%,最多降幅达到96%,这对生产企业再生产成本、新药新技术的研发成本的影响是否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如何保证承诺的量兑现?医院如何要求医生遵守承诺的采购量?4+7后如果试点结束,国家组织集采的方式是否普及到全国?是否普及到所有产品?这样一个大的计划是否能够完全取代市场化方法?
医改以来,国内形势一片大好,新政的不断推行,医药领域内各个行业或快速、或缓慢的不断发展着。带量采购在国内处于摸索阶段,疑虑和问题还有很多,未来还需要各位同行们的不断努力与开拓。